把大米酿成米酒,剩余的酒糟做成黑猪饲料,黑猪排泄的粪便堆肥给桃树,散养的鸡鸭穿梭在树荫下,啄食坠落的果实,鸡粪、鸭粪同样化作肥料 ……
这个家庭农场生态 " 小循环 ",是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带领当地农民就生态农业进行的新探索。
" 我们戴庄的有机稻田里已连续 16 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了。" 赵亚夫告诉记者,倡导有机循环种养、实施农业生态修复,这是他带领戴庄村农民,蹚出来的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很难想象,如今践行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戴庄村,却是昔日茅山革命老区丘陵腹地的 " 穷山村 "。2002 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赵亚夫,执意来这里推广农技。彼时戴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 3000 元,还达不到镇江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 他当时到戴庄来,说发展有机农业,桃子种出来能卖五块钱一斤。老百姓听到之后说‘那个老头子瞎讲,我们的桃子一块钱卖三斤,你五块钱一斤,不是天方夜谭吗?’ "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原书记李家斌回忆起赵亚夫刚到村里想打开局面时的艰难处境。
赵亚夫没有辩驳,默默带着农科所的专家在流转的 175 亩岗坡地建起示范园,教农民技术,还付农民工资。不久," 天方夜谭 " 变为现实。凭着有机水稻及水蜜桃、葡萄、无花果等高经济附加值的水果种植,亩产收入比常规栽培提高了四到五倍。
赵亚夫不仅带来了优良品种、农技经验,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农民抗风险能力提高了,市场消息灵敏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 的顺口溜越传越远。
" 他这么大年纪了,歇歇不好?又有退休金,在家享享清福,何苦在稻田里爬来爬去,在果林里汗流浃背?" 戴庄村农民彭玉洪说,平日经常接受手把手指导,令他不解的是,赵亚夫为啥总是干劲这么足?
几十年如一日,"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在人们的眼中,赵亚夫俨然是热心的农业 " 万事通 ",有困难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找他。
村民们时?;峥吹?,赵亚夫戴着厚厚的眼镜,弓背弯腰走在田野里,时而俯身查看作物长势,时而直起身来眺望远方,若有所思。" 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一年 365 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深入田间地头,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说。
昔日的低产土地上,如今种出高产有机稻。2021 年,句容市戴庄村的越光有机再生稻规?;种不竦贸晒?,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每年收两季,年亩产量提高到 1000 斤。
在赵亚夫带领下,2021 年,戴庄村年人均收入已达 3.75 万元。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 " 戴庄经验 " 的重要内容," 戴庄经验 " 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向全省推广。
不久前,赵亚夫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戴庄村村民们看来,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家对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认可。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赵亚夫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以后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新华社